专业课 - 文史财经 | 天水师范学院2019年《小学教育专业》考试大纲 - 1

《教育学》

一、考试目的

教育学是教师从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学习本课程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明确办学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使教师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着重掌握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教育学与教育科学;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

Ⅱ、课程内容

一、   教育的认识

(一)      教育的概念

(二)      教育的要素

(三)      教育的形态

二、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      教育的起源

(二)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教育学的萌芽

(二)      教育学的创立

(三)      教育学的发展

(四)      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四、   教育学的价值

(一)      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二)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三)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Ⅲ、考核知识点

1.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以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3.教育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4.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Ⅳ、考核要求

1.识记: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及代表人物。

2.领会: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育的属性;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各个阶段的主要教育思想。

3.应用:结合实际说明你对学习教育学的认识。

第二章   教育功能论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掌握教育功能的类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与教育的辩证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教育举措,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等内容。

Ⅱ、课程内容

一、   教育功能概述

(一)      教育功能的含义

(二)      教育功能的类型

二、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二)      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三)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三、   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      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二)      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三)      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四)      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

(五)      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六)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四、   教育功能的实现

(一)      教育功能的形成

(二)      教育功能的释放

Ⅲ、考核知识点

1.教育功能的类型;

2.生产力、政治、文化、人口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教育举措;

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5.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Ⅳ、考核要求

1.识记: 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等;

2.领会: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3.应用: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相应教育举措;人生阶段与教育。

第三章   教育目的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应着重了解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质的规定性,掌握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及价值取向,正确表述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及其理论依据和基本精神、 “人的全面发展”及其涵义、素质教育及其基本特征等。

Ⅱ、课程内容

一、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一)      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

(二)      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

(三)      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一)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二)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三、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      我国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

(二)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三)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四)      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Ⅲ、考核知识点

1.      教育目的含义、确立依据;

2.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3.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4.      全面发展教育;

5.素质教育;

Ⅳ、考核要求

1.识记:教育目的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等; 2.领会:教育目的的作用、确立依据、价值取向;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全面发展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素质教育的特征、运行机制等;

3.应用:素质教育与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第四章   教育制度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识记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把握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运用学校教育制度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

Ⅱ、课程内容

一、教育制度概述

(一)      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二)      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三)      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四)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Ⅲ、考核知识点

1.学校教育制度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3.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4.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Ⅳ、考核要求

1.识记: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2.领会: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3.应用:学校教育制度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知道教师职业的由来、地位与作用,掌握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描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内容、阶段以及途径;掌握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的地位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师生关系的内涵、作用、内容、类型,掌握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及构建的基本策略。

Ⅱ、课程内容

一、教师

(一)教师职业

(二)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

(三)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

二、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二)学生的地位

(三)学生的发展

三、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

(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Ⅲ、考核知识点

1. 教师的含义、地位、劳动特点;

2. 教师的职业素养;

3. 教师的职业角色

4. 教师的专业发展

5. 学生的特点、地位、身心发展的规律;

6. 师生关系的类型、特点、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

第六章  课程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几种关于课程的定义,掌握课程的类型、确立的依据,了解几种基本的课程理论流派;理解课程的组织;掌握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能联系实际分析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掌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以及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Ⅱ、课程内容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课程的含义

(二)课程理论流派

二、课程的组织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类型

(四)课程实施

(五)课程评价

三、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

(二)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三)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

Ⅲ、考核知识点

1. 课程的含义;

2. 课程的类型;

3. 课程的确立依据、课程的主要理论流派;

4. 课程组织;

5.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及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甘肃专升本